首页>微党史

辛德贝格——被誉为“南京辛德勒”的人

时间:2020-11-03    来源:    字号:  
分享到:

1937 年12月6日,侵华日军开始攻击南京外围地区,此后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大屠杀。南京已成人间地狱。留守南京江南水泥厂的丹麦人辛德贝格是个26岁的小伙子,12月2日,他从上海出发,辗转南通、如皋、泰州、扬州等地,于4日抵达江南水泥厂。此时的他望着如潮水般涌进来的难民,心急如焚。

位于栖霞山下的江南水泥厂,其前身是著名的启新水泥公司。中国近代水泥工业之父陈范有先生感于华北大半国土已沦陷于日本人之手的残酷现实,决定在有着极好生产原料的南京栖霞山下建厂,旨在实业救国,保卫首都。陈范有通过FL史密斯公司购买了生产设备,又通过禅臣洋行,购买了电器设备。正当江南水泥厂经过艰苦的建设可以试运行的时候,日军攻占了南京。为了防止日军抢夺资产,厂方将一些重要设备就地掩埋。启新公司董事会同时求助德国和丹麦合作方,利用德国与日本的盟友关系以及丹麦的中立国地位来保护水泥厂。

实际上,德国禅臣洋行账款早已结清,而FL史密斯公司也仅有20%的尾款。两家公司接到求助后,都积极行动,派出了“护厂代表”。德国禅臣洋行派出资深的卡尔·京特博士,FL史密斯公司派出的就是后来被誉为“南京辛德勒”的辛德贝格。两名异国他乡的人士到厂后,江南水泥厂管理财务的职员将随身携带的启新公司划拨准备正式投产的资金又带回厂里。此时这几个职员并没想到,正是因为这笔巨款,维系了难民营的运转,成为宝贵的救命钱。

京特博士抵达满目疮痍的南京城,首先找到德国驻华大使馆。在德国上海总领事馆的官方文件上又签署了中文意见。这个宝贵的文件成了京特和辛德贝格抵抗日军侵扰屠杀的护身符。辛德贝格一进入江南水泥厂,连夜吩咐裁缝缝制德国和丹麦的国旗,在水泥厂上空升起两国国旗,表明江南水泥厂是德国和丹麦的企业,日军看到两国国旗,也不敢轻易进攻。同时,大量难民和国民党溃军如潮水般涌入厂内,京特和辛德贝格面对如人间地狱般的南京,本着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将这些难民和溃军一一收留。这个收容区,远远大于南京国际安全区。辛德贝格在水泥厂的大门挂上“德丹合营江南水泥厂”的牌子,向日军表明这个工厂是德国和丹麦背景,而受两国大使馆的保护。

栖霞寺与江南水泥厂近在咫尺,主持寂然法师仿效辛德贝格的做法,也挂出难民所的横幅。栖霞寺数次遭受日军袭扰,日军枪杀和强奸难民。寂然法师写了两次万言书,由辛德贝格转送给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就在转运伤员和送信途中,辛德贝格看到南京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到处都是血山火海。他随即到鼓楼医院请了两名护士,带上药品、绷带,回到水泥厂开办了一个临时小医院,救助难民和受伤士兵。

1937年12月20日,拉贝日记中第一次出现了辛德贝格:“回到宁海路以后,我认识了栖霞山江南水泥厂的伯恩哈特·阿尔普·辛德贝格先生。辛德贝格先生打算将几名受伤的中国人送到南京来,因为日本人不让这些伤员通行,因此整整一大段路他都是行走过来的,他后来搭上了一辆日本卡车,安全地通过了北城门。现在的问题是,他怎么才能重新回去。”

江南水泥厂内难民越来越多,一开始,辛德贝格在厂南门和北门外面盖了一些芦席棚子给难民居住,后来的难民就在厂区用竹子搭建草棚子安身。随着难民的增加,吃饭成了大问题。京特和辛德贝格给每户家庭分发18斤米,让难民勉强糊口。但日军仍然不放过这群难民,一天数次来骚扰,企图强奸妇女,搜查中国士兵。每次日军前来,京特和辛德贝格都赶紧冲在难民前面,拿着丹麦和德国国旗,据理力争。而且还经常“殷勤招待、相与周旋”,应酬日军之费,每月高达三四百元之多。

辛德贝格冒着生命危险进城,向拉贝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刘易斯·斯迈思博士递交一份控诉日军暴行的书面文件,以及栖霞寺众僧及难民写的题为《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相关的人》的信件。拉贝将这些文件通过不同途径送到上海,在上海租界的西方新闻出版物刊出,在第一时间向全世界揭露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1938年2月16日、17日,辛德贝格和约翰·马吉牧师驾驶车辆考察栖霞山。马吉用电影摄像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沿途的场景。这是唯一一部动态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纪录片,后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期间,一共送出五封珍贵的难民信,他自己还记载由他亲自处理的一些事情,包括救助受伤农民、救助大屠杀中死里逃生的中国士兵等。这些资料绝大部分都完好地保存在耶鲁神学院图书馆,下面有辛德贝格亲手签名的字句:“以上是我亲自处理的案例。B·A·辛德贝格。”

1938年1月23日,拉贝日记中又出现了辛德贝格的名字,“辛德贝格又来了一趟城里,带给我6只蛋和20只活鸭”。原因是江南水泥厂有大片农场,而辛德贝格在与日军的周旋中,不惜血本,巧妙周旋,一度成为唯一一名被日军允许开车往来栖霞山和南京市区的外国人,辛德贝格不仅为拉贝等国际友人传递信息,而且为南京国际安全区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直接支援了拉贝等人保护中国难民的行动。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伤员和难民涌入水泥厂,辛德贝格与京特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京特始终认为,保护水泥厂是他们的首要职责,而庇护难民是副业,要把小医院搬到厂外。但辛德贝格认为,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厂外日军虎视眈眈,只有水泥厂的水泥房屋才能庇护难民。

1938年3月中旬,日军终于发现水泥厂并不是外交机构,便威逼辛德贝格离境。FL史密斯公司不得不选派了另一名丹麦人接替了辛德贝格的工作。

1938年6月,中国驻国际工联代表朱学范在日内瓦参加第24届劳工大会,巧遇先期回国的辛德贝格。辛德贝格应朱学范的要求,在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播放了揭露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影片。影片放映前,辛德贝格发言,他坚决要求妇女儿童退场,因为这部影片充满残暴和血腥。影片结束后,他花了几个小时向欧洲观众介绍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现场观众泣不成声。

后来,辛德贝格在美国军舰上担任大副和舰长,还参加了美军攻击日本本土的战斗,1983年在美国去世。

南京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英勇保护了2万多名中国难民的丹麦人。他的正义、勇敢和奉献精神在南京人民心中留下一座永远的丰碑。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