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在疑虑与喧嚣声中,中国提出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解答了重大时代命题。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3年3月,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4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提出,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015年3月,习近平在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博鳌亚洲论坛 2015 年年会上提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要把握好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9 月,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出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召开的“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闸述了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在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各种矛盾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所倡导和推动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国际秩序观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国际关系新愿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的理念。
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无论是同周边国家共商合作大计,还是在多边场合与各国共谋发展之道,中国都积极打造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将中国的“朋友圈”越做越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方向推进。
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不断深化,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每年都保持数次的会面,成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于中美关系,中方历来主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应该本着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2013年6月,习近平访美与奥巴马会晤并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7 年4,习近平再次访美与特朗普会晤,双方确立了涵盖中美关系外交安全、全面经济、执法及网络安全、社会和人文四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中欧关系不断深化拓展。2014年3月31日,习近平访问欧盟总部,这也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中欧关系取得突破性发展。中欧从战略全局的视角给予双方关系以新的定位。双方发表的《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由于日方在钓鱼岛、历史等问题上频繁采取挑衅行动,中日关系一度面临严重困难局面。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关系。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开创周边睦邻外交和互利合作的新局面。2013 年 10 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中国提出了亲诚惠容理念,确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机制化合作走深走实,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亚洲周边国家发展战略对接。2017年夏,中国与东盟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基础上,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朝着将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同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不断提质升级。2013 年3月,习近平访非期间提出,中国外交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10 月,习近平强调,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5 年 12月,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中方愿在未来3年同非方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2014年7月,习近平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会晤通过《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中拉论坛)。2015年1月,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论坛正式启动,习近平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的致辞。会议通过《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三个成果文件。
深化金砖国家伙伴关系。2016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印度果阿举行第八次会晤,习近平在会晤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讲话,提出要共同深化伙伴关系,并强调:我们要以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为契机,深化拓展各领域经济合作,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这两个机制,加强人文交流,继续扩大和巩固金砖国家“朋友圈”,保持开放、包容,谋求共同发展。2017年9月,习近平主持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大范围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重要讲话。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第六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微党史】中国人民共和国的诞生